研究方向: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管理、公共政策
一、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与转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四五”暨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明确“引领发展”为我国“十四五”暨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有时代特征所确定的内涵。一是发展目标引领。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指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领科技工作,为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科技贡献;二是国家战略引领。以国家重大战略嵌入阶段性发展为契机,紧紧抓住实现“两个一百年”重大战略机遇,助力国家在大国科技竞争中增强实力,助推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中心城市(群)引领。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等全球、全国创新资源汇聚能力,提升中心城市(群)和重点区域资源集聚和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共同发展能力,推动全国差异性区域协同发展。四是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14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技术不仅要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而且要推动创新型中国的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在中美“脱钩”中民族产业的科技需求,而且要为中国制造升级换代提供科技支撑;不仅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且要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高新技术的产业价值,而且要用科学技术解决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和公共安全领域的现实问题;不仅要关注科技创新的战略意蕴,而且要把科学普及置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不仅要关注当代人的发展和需求,而且要用科学技术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更多地造福子孙后代;不仅要重视科学技术成果的价值,更要彰显科技人才的巨大价值和制度设计的重要作用,为开辟创新发展道路奠定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
来源:《中国科技论坛》2020年第8期
转自:陈光教授